你能想到吗?中国社交媒体“爱国号”粉丝数量加起来,早就超过了一些中等国家的人口。一年内,仅靠流量打赏和广告收入,头部大V的总营收据说能买下几百辆奔驰。不过,这些在网络上举国同心“反美反西方”的大V,到底真的是爱国先锋,还是懂得割韭菜的流量捕手?我们追问:那些掀起骂声浪潮的自媒体,究竟给读者带来了什么?热血还是套路?今天,我们就来扒一扒“割韭菜”的生意经,聊聊看似光鲜的“爱国牌”,背后到底有多少门道。你是不是也纳闷:在一片义正词严的口号下,那口子到底割到了谁?
你方言“正义”,我就呼“爱国”。现在的中文网络,俨然成了论战的角斗场。一边是公知被声讨、美国日本被群嘲,另一边却是批评者指控大V动机成谜。有网友说,“有人痛骂美国、拿西方噎人,赚的却是咱自己的钱”,这话可谓切中要害。到底是谁在消费爱国情怀,谁又是顺应民意?平原公子们日更几篇,张口就是“天下大事、家国兴衰”,可除了喊口号,剩下的还剩啥?然而网友也说了,“只要不犯罪,骂外国又有什么错?”——舆论两极拉锯,谁也说服不了谁。究竟谁才算真骨头,谁又是“收割机”?今天真得细扒一扒,别光看热闹。
想找答案别急,我们先从“平原公子”到底讲过多少“是非曲折”这事说起。坊间盛传,部分大V自己打造的道德牌坊,背地却是专注变现。你可能想知道,他们每天推的广告,卖的货,到底有没有底线?咱们一个个揭开看看到底怎么回事。
一层又一层,把“爱国大V”的世界剥开看,发现里头比洋葱还要辣眼睛。有人说,平原公子最擅长扮演路见不平的正义使者,口头“说是非曲折”,可真讲起社会现实,除了老调重弹,鲜有新意。有细心网友统计过,平原公子七成内容都是批判欧美、怼著名公知,剩下三成,话题也多是在老热点里打转。可谁能想到,一个自封“讲人间故事”的作者,还乐于对自家同胞搞地域歧视,对所谓“精英”大泼脏水,感染力极强。
再看网友反应,有喊痛快的,有摇头的,也有细究背后动机的。老百姓看似跟着起哄,可有多少人认真思考了这些内容对自身的影响?一面是网络圈粉无数,一面是路人低头自嘲“咱也只是韭菜”。连不少“爱国群众”都心知肚明:跟风骂几句容易,真正做点实事才难。如此一来,大V到底是在引导情感,还是反复收割舆情,一目了然。你怎么看?
此时看似风平浪静,庙堂上下倒也无人较真。平原公子继续日更“讲故事”,商家弄点新广告,“爱国饭”照样吃得津津有味。对比那些只安心搞流量、不自我包装的大V,还真没招致什么大争议。但别以为没风没浪,网络的暗流才刚刚开始。有人替大V说话:赚钱何错?谁都想多挣点,只不过恰好懂点网络话术,卖书卖货也算顺理成章。你说人家割韭菜,那是你眼红人家会挣钱。
可反方的声音也不小。有人尖锐指出,打着家国旗号狂推广告、把原本就不富裕的粉丝当提款机,不仅道德有问题,还让国人对“爱国”两个字越来越麻木。连自媒体圈里,都有不吐不快的同行——“广告不接白不接,我要咽得下良心这口气才收得下这些钱。”更有人道出事实:几块钱对于有钱人不算啥,对于许多低收入群体,却得精打细算。嘴上高举民族复兴大旗,心里却惦记着怎么能多赚十块钱,这是不是太过讽刺?
眼看大V们割韭菜割出了新高度,有一个事实突然摆上了桌面:不少自封“正义使者”的实际行为和批判对象如出一辙。举个最热的例子,平原公子狂批饶毅“学术打假却内外有别”,可自己转头就在社交平台偷偷为亲近的人引流。自家公众号的流量,倒是成了朋友装点生意的法宝。说白了,嘴里骂别人双标,实则自己玩的比谁都熟练。这一幕,犹如大V自己把“圣人标签”亲手撕碎。
本以为“批评学术圈输送资源就是大恶”,没想到大V自己也在悄悄“帮亲不帮外”。最让人唏嘘的是,谁在网络火拼中,把“内斗”的艺术发挥到极致?不是别人,正是这些二三线流量大V。有人一边喊着要“揭穿假面”,一边自己在流量金矿上刮地三尺。看客们这才惊觉,原来咱们围观的不是爱国剧,是一场精彩的大型现实秀。现在明白了,“谁最会造对立,谁最懂得流量密码”,谁就能笑到最后。
表面上,以为一切雨过天晴,其实更大危机在悄悄酝酿。无数次网上论战,普通用户渐渐麻木:刚被揭穿的双标事件还没消化完,新的广告风暴已扑面而来。每条推文下,反对者变得更愤世嫉俗,粉丝们却愈加忠诚。两极分化,本为“一场大V闹剧”添上几层厚重的现实滤镜。
新问题也随之浮现。有些同行大号选择沉默,怕惹争议丢了饭碗;还有自媒体大V,被迫表态“自家广告都是真货、定价透明”,可争议没有减少,反倒让江湖气氛更紧张。粉丝里的分歧越来越大:一边怀疑“是不是都在薅粉丝羊毛”,另一边自信“大V也是人,谁不想赚钱呢”。网络舆论陷入胶着,无论哪方,都觉得自己是受害者、对方是贼。这时,想当个只讲事实、只说是非的人,难,如爬刀山。
要说这些“爱国大V”惊天动地、气吞山河的文章是满满的正能量,不如说是满满的营销智慧。广告一条接着一条,商品价格比市场贵得多,还要粉丝摇旗呐喊,这样的“家国情怀”,真是闻所未闻、见所未见。有人批评他们割韭菜割得太狠,我倒觉得人家厉害,能把流量玩转到这个份上,还能让粉丝心甘情愿“被爱国”,简直堪比股神。不是说自媒体无可厚非,但连卖东西都要披上“救国救民”的外衣,怕是胸膛太大,心眼太窄。
网上割韭菜卖货没影响就罢了,可一边痛斥资本逐利,一边捞着家国饭,讲的全是没风险的“远方故事”,还有成千上万的普通人心甘情愿地掏出钱来,这世道,也太好骗了点。你要说这是一种“高尚”,我还真佩服“高尚”被包装出了新高度。你要说大V们人设多立体,我看“收割机”是他们最大的标签。自己赚到手笑呵呵,留下一地迷茫的粉丝和被耗尽的热情。这事,听着可真美。
到底是我们太容易被煽动,还是大V们太会发明“家国营销术”?只要口号高喊,广告再贵也有粉丝买单,这到底是网络唤醒的爱国心,还是一场精心策划的“智商税”?你觉得“爱国大V”们到底是情怀为剑,还是赚钱为王?欢迎在评论区大胆开怼,是该反思粉丝的盲目,还是要抨击大V的套路?你站哪一边?
配资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